Living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

We live life only but once. So in whatever things we do, listen to god's will, follow our heart, and do not be afraid to chase our dreams..........Amen........

Thursday, May 29, 2008

人的一生会遇上的四个人 - 无名氏

人的一生会遇上的四个人

第一个是自己,
第二个是你最爱的人,
第三个是最爱你的人,
第四个是共度一生的人.

首先会遇到你最爱的人,然後体会到爱的感觉;因为了解被爱的感觉,所以才能发现最爱你的人;

当你经历过爱人与被爱,学会了爱,才会知道什么是你需要的,也才会找到最适合你,能够相处一辈子的人。

但很悲哀的,在现实生活中,这三个人通常不是同一个人;

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你;最爱你的,往往不是你最爱的;

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只是在最适合的时间出现的那个人。

你,会是别人生命中的第几个人呢?

没有人是故意要变心的,他爱你的时候是真的爱你,

可是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是真的不爱你了,他爱你的时候没有办法假装不爱你;同样的,他不爱你的时候也没有办法假装爱你 。

当一个人不爱你要离开你,你要问自己还爱不爱他,
如果你也不爱他了,千万别为了可怜的自尊而不肯离开;

如果你还爱他,你应该会希望他过得幸福快乐,希望他跟真正爱的人在一起,绝不会阻止,
你要是阻止他得到真正的幸福,就表示你已经不爱他了,

而如果你不爱他,你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变心呢?

爱不是占有,你喜欢月亮,不可能把月亮拿下来放在脸盆里,但月亮的光芒仍可照进你的房间。换句话说,你爱一个人,也可以用另一种方式拥有,让爱人成为生命里的永恒回忆,

如果你真爱一个人,就要爱他原来的样子─爱他的好,也爱他的坏:爱他的优点,也爱他的缺点, 绝不能因为爱他,就希望他变成自己所希望的样子, 万一变不成就不爱他了。

真 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 你只知道无论何时何地、心情好坏,你都希望这个人陪著你;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苦中相守,也就是没有丝毫要求。毕竟,感情必须付出,而不是只想获得; 分开是一种必然的考验, 如果你们感情不够稳固,只好认输, 真爱是不会变成怨恨的。

两人在谈情说爱的时候,最喜欢叫对方发誓,许下承诺我们为什么要对方发誓,就是因为我们不相信对方,我们根本不相信情人。

在爱情里,说的是一套,做的是另一套;讲的人不相信,听的人也不相信。你呢?找到了第几个?

茫茫人海中,你遇见了谁?谁又遇见了你?

(我很久以前就遇到了自己,而我也曾经遇见了我深爱的人。现在则遇见了爱我的人。接下来,我应该会遇见共度一生的人吧!不知为什么,在感情与婚姻上,我总是比别人慢好多拍。不过,我无怨无悔,因为自由自在的生命也是多么地丰富多彩。)

傲慢与偏见(Pride & Prejudice)







I guess I've really fell in love with Jane Austen & the love stories of that time. This is the 2nd time I'm watching this movie & the kind of intense feeling that I have is really different from the 1st time I watch it. I guess its because I've learn more about the author, & the culture of that time. The cultural environment & the love of that time really bewitch me suddenly & I feel my soul, heart & mind traveling back to that time. Sometimes, I really wish that I will have this kind of love in this fast-paced & high tech generation.

But then, its just a fairy tale, for even Jane Austen herself remain single & never found the love of her life in her short but fulfilling life.

当这两个人排除了所有的傲慢与偏见后,所释放出来的是隐藏在心湖深处所有的热情与激情,并掀起了一层又一层,令人窒息的涟漪。。。。。。

我的幻想也快令我无法呼吸了。。。。。。

Wednesday, May 28, 2008

一个点上的印象-丹女

我们都是被误解的人,但被误解的那一面,或许也是真实的。她在与朋友讨论事情的时候,套用了几句工作时惯用的术语,于是被朋友认定是官僚。她否认,但她何尝不是?她既官僚又不官僚。

很多时候,我们的生活只在某一个点上交叉。我们对对方的印象是过去的印象。在学校的时候,我们天天在一起,我们熟悉彼此的习性。但离开学校以后,我们其实距离拉远了,但我们对彼此的印象,仍然维持在从前。从前那个仰望她的学兄学姐的单纯女生,那个需要肩膀依靠的十七八岁少女其实早就不存在了。

像那天她看到自己的学妹,学妹当年是个小不点,她看着抱着孩子的学妹说:“小孩带小孩。”学妹回答:“你眼里的小孩已经是年过三十的妈了。”想想也是。这些年,她仿佛和学妹很接近,时不时便联系,但那样的联系其实或许整半年才一次,或许更多是在网上,在Facebook。这个虚拟的世界,她知道她学妹多少?她参与了她学妹多少?
  
我们都变了那么多,她与多年不见的朋友们见面以后才发现。或许真是这样,从事什么行业久了,便会变成那个样。在那个行业的圈子里,总染上那个圈子的习性,都看不惯别的圈子的作风。我觉得你跟不上时代,你觉得我官僚,她觉得他认不清楚生命的真谛,他认为她走火入魔。
  
所以很多时候,她渐渐懒得解释什么。别人说她什么,她也无所谓了。解释了不见得会变得清楚,有时候反而越描越黑。这几年,她丢了一两个朋友,开始的时候她挺懊恼,后来也就算了。懊恼又怎么样?见面又怎么样?对话又怎么样?缘分尽了就是尽了。
  
有时候,她回忆起过去他们之间的友情,想想是不是该大哭一场,算是祭一祭这一段青春情谊。结果没等她花时间细想,生活又推着她往前走。这几年的生活尤其如此,推着她拥着她向前,她来不及回头,来不及停下脚步,来不及看看不在她生命中心的人与事。
  
她的好朋友剩下一两个,仅仅一两个能够推心置腹。她感谢上天还怜悯她,给她留下这几个朋友。经过时间的洗礼,待一切沉淀下来以后,她们仍然在那里。任何时候她需要,她从来不犹豫她们会给予她的一切。
  
这样想着,她觉得似乎又应该离开了。不是不想沉下去吗?不是不想就这样让世界围着自以为重要的一切吗?不是想着放弃就是重新开始吗?不是愿意回归到生活的最初吗?
  
人真是不止一面,不止两面,不止三面……我们都是被误解的人,但被误解的那一面,或许也是真实的。像她,既官僚又不官僚;像她,既是单纯女生又不是;像她,既是孩子的妈又是孩子……

很多时候,生活只在某一个点上交叉。我们对对方的印象也仅是那个点上的印象。

(两年前就已经步入了30岁的岁月,所以好多朋友都已经相识超过了十年。那些还留在身边和我交心的,那些偶尔还能够保持联络的朋友,已经算是上天赐给我的礼物了,所以应该好好珍惜。不过如果有一天,我们大家的缘分真的已经结束了,那也只好放手,让这段友情在岁月中留下美好的回忆。十年真的是岁月的一个分水岭,照出了每个人脸上的改变,性格上的改变,以及心灵上的改变。而我自己的改变,我自己看得最清楚。)

Tuesday, May 27, 2008

死神的精度(Sweet Rain)



















我已经好久没走进电影院了,因为我觉得只要是一部好的电影,不管是在电影院观看,还是在家里的床上观看,都能给我精神上的满足,心灵上的震憾与感动。不过在家里观看电影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我觉得没必要花那笔钱上电影院。

不过,当我在YL的博客上看到她介绍这部电影以及网页上http://www.shinigaminoseido.jp/的画面后,我决定当这部电影一旦在新加坡上映后,我会第一时间就走进电影院观看。

“甜蜜的雨”-它的英文原名翻译得多么地美啊!原来死亡也可以这么地充满诗意,这么地平静,这么地感动,这么地甜蜜。身为死神的金城武为命运悲惨,孤身一人,孤独寂寞的妙龄少女的生命带来了色彩,慰藉了她无比寂寞的心灵。

故事里也出现了许多其他在执行任务的死神。如同金城武,它们热爱音乐,和即将死亡的女孩堕入情网,也和其他即将死亡的人成为了不同程度的交情的朋友。

看完了这部戏后,我想每个人都能够思考他们各自活着的意义,虽然有些人的感受可能没那么深。从小就思考生命、死亡与存在这些问题的寡人,所得到的心灵的震憾当然是非笔墨所能形容的。不过,我想告诉大家的是:一个人的生命意义是由你自己去寻找,去创造,去追寻的。而其实死亡并不可怕,因为随着世间的流逝,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一步一步地步向死亡。这是活着的每个人都必须面对的事实。所以我们不应该再把时间浪费在无谓的人身上和无谓的事情之上。我想我现在就要开始思考谁是无谓的人,什么样的事就是无谓的事。。。。。。

哈哈,不知怎地,突然想起这首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兼可弃。


原来我的生命和自由有着很密切的关系啊。。。。。。

Monday, May 26, 2008

Becoming Jane






This is my 1st time putting pictures into this old old blogspot version & thus the pictures might not turn out as visually attractive as it could be.
I had been watching quite a few new & old movies recently & this one touches my heart especially. It may or may not be a true biography of the famous 18th/19th English novelist Jane Austen. But it is as true as it can gets, & Jane is as famous as she can be.
English literature of that generation has always attracted me in a very special way. It seems that the story 'Pride & Prejudice' is somewhat a reflection of Jane's own life but with a happy ending, unlike her own life.
This story has also ignite my interest & passion in english literature & although I don't have a chance to study english literature last time, I will start doing so now by reading 'Pride & Prejudice' & 'Sense & Sensibility'.
But sometimes life is so sad, lonely & ironic. A hand that can write, a heart that is so full of passion, & a mind that is so bright & independent in thinking, will only end up alone, living in the past & in memories, & like many other ordinary human beings, become dust eventually......

Thursday, May 22, 2008

蠢蠢欲动,想去流浪和探险的一颗心

这几天的天气热得使人汗流浃背,心情烦躁,活在肉体当中。
虽然有微风吹来,但那炎热的温度-33度,实在热得让人受不了。
不知是不是天气的关系,这几天长常跟他们吵架,心里对他们的爱也渐渐在凋零。
其实我是多么讨厌跟人吵架,因为那会使我活在肉体当中,而不是活在灵里。

今天本以为可以早点回家吃饭,但一通电话后,我却独自一人前往淡滨尼中心的食阁用餐。
过后,我就顺道去图书馆借书。好久没去图书馆借书了,好渴望有时间阅读所有的书籍。
本想去借阅几本跟台湾旅游有关的书,可是结果却借了好几本跟旅居和探险有关的书。
抱着这一大叠书搭车回家时,我才突然想起我曾经借阅的有关冒险的书。
那两本书就是"Into thin air" 和"Into the wild"。
我现在还隐约记得这两本书所传达给我的感受和对我的启发。

我突然深深感受到生活不能这样过下去,我不能再压抑我心中那想要去体验生活的渴望。
我每天这样为了钱而教下去是毫无意义的,可是没有钱的话,我还是不能够去体验生活啊!
我们要推动这一群有态度问题,性格问题,对学习毫无兴趣的学子,
创造出天下最大的奇迹,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心灰意冷。
而且每天探讨着同样的问题,讨论着同样的解决方法,真是无趣啊!!!

原来在我的顺服,沉默的外壳之下,我还是一匹脱了缰的野马。
我真的不会为了任何人而停下脚步,改变自己,取悦别人。
我该如何活在这个充满各种束缚,各种禁锢的社会里呢?
我想我是属于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大自然的,让我回归我的本质吧!

Friday, May 16, 2008

Singapore materially rich, spiritually poor.

SINGAPORE (AFP) — Singapore is materially rich but spiritually poor -- and the government is partly to blame, one of the city-state's most prominent authors says.

Catherine Lim, also a political commentator, is one of a very few to publicly criticise the government in Southeast Asia's most economically advanced society.

Lim said that while Singapore is consistently ranked high in various surveys on material measures, such as business friendliness and economic achievement, the standings are reversed when other factors are considered.

"Press freedom, happiness and even love life and romance and so on, Singapore is ranked very low," Lim said in an interview with AFP.

"Maybe it leads to some questions. Are we achieving all this material prosperity at the cost of something? Soul, spirit, heart, senses, whatever you want to call it?"

She said the government's tight political control is partly to blame for a lack of happiness among the city-state's 4.6 million people."

If there were less of a climate of fear... we would be a happier society," she said.

Singapore is one of the most politically stable countries in the region and has become the base for thousands of foreign firms.

The country's leaders say its tough laws against dissent and other political activity are necessary to ensure such stability which has helped it achieve economic success.

It is illegal, for example, to hold a public gathering of five or more people in Singapore without a permit, meaning demonstrations seldom occur.

Singapore's leaders maintain that Western-style liberal democracy is not suitable for the tiny, multi-racial nation which has been ruled by the People's Action Party since 1959.

Lim said the government is doing much better than others in helping to deal with "material issues", including rising global food prices.

"This is a very pro-active government... a very pragmatic, problem-solving leadership," the Malaysian-born Lim, 66, said.

"The problem is in the other areas, political and social liberties that we don't hear much of here in Singapore."

Lim, who has lived in the city-state since 1967, spoke to AFP on the sidelines of a conference on The New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Well-being, where she was invited to speak, and which ended Thursday.

Paris based media watchdog 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 ranked the city-state at 146 out of 168 nations, lower than Zimbabwe at 140, on a global index of press freedom released last year.

Singapore has also placed at the lower end in global surveys of sex frequency and satisfaction.

A recent poll by advertising firm Grey Group found that nine in 10 people living in Singapore said they were stressed.

Singaporeans are not "unhappy in the real sense of the word as in poverty-stricken countries", Lim said, but they seem to feel something is missing to complete their happiness.

"We need more time to relax. Singaporeans are always talking about pressure. We make money, but hey, we don't have the leisure to spend our money."

Lim has written more than nine collections of short stories, five novels and a book on poems. Her works have been published internationally.

Last year she also turned to the Internet, after the pro-government Straits Times refused to publish one of her commentaries, her website says.

The newspaper had, for 13 years, published her commentaries even though they were critical of the government, she wrote on the website.

But in September it rejected one on "the need for a political opening up", the website says. The Today daily also refused to publish it, forcing her to go online, she says on the website.

Direct criticism of the government is rare in Singapore's mainstream media, forcing dissatisfied Singaporeans to resort to the web to express their views.

Thursday, May 15, 2008

新加坡生活式 - 吴韦材

因急事匆匆回国一趟,国家似乎又漂亮许多,带几名中国与台湾友人到处浏览,当起这个地主导游,心里为国家越来越具有国际大都市的格局感到骄傲。
  
几位国外朋友都住在我家组屋里,平日就在小贩中心用餐,也让他们与老百姓搭地铁与转换巴士,没见他们多买衣服因为他们说这里有的到处也都有,而几天下来后,初到时的兴奋渐渐淡去,我察觉他们逐渐显出一种“沉闷”表情。
  
是乌节路或新达城还不够精彩?还是圣淘沙、牛车水、小印度都不合口味?是博物院、图书馆、美术馆、艺术中心不够壮观?还是电视广播或报纸杂志都不够精彩?
  
其中一位友人正是今年金马奖最佳剪辑张一凡,他此行正欲寻觅一处海外电影后期制作营地,来新之前他已在曼谷接洽过一家后期制作公司,但他一直因为新加坡这响当当名字而保留着抉择,直至看完了新加坡,他说,“新加坡绝对具有一些国际竞争的条件,但它的生活式却其实是沉闷的。它的生活式仿佛是一种忙于适应,这样的生活式欠缺一种对生命的自发热情,或许有,或许会来自新一代,但声音仍太微弱了。”他觉得,更懂得生活之道的泰国人具有对生命的感悟与创意。

忙于奔命的新加坡人

出版社负责人告诉我说他们造访得不是时候,因为此际正是新加坡物价狂飙期,说得也是,平价超市里一个普通白面包的价钱就足以叫我暗吃一惊,有天为赶时间,在城里搭了趟德士,那种种附加费也一新耳目,其实小贩中心用餐也不便宜,虽然食物早已没有“古早”的地道原味,但一顿饭吃下来,就跟偶尔搞个庆祝会差不多。

外国友人问现在新加坡人普通能挣多少钱?

坦白说我答不上来。我只听到与我熟悉的云吞面大婶说:生意越来越难做,什么价钱都高了,只有工钱没有高。
  
是否这样的一种长期性反差造成新加坡人长期性地疲于奔命?

假如没家庭,或许在收支上还没感觉太大压力,我也曾在新加坡生活过,“紧”的时候少花些也就能过去。但有家庭那就完全另回事。并非新加坡人把钱看得重,而是他不能不整天考虑收支平衡的问题。整天,整周,整月,整年,都得好好盘算生活进账与开销,别的没时间想也没剩多少精力去想。

是否如此,所以地铁里大家的疲累都在极其能事鼓励消费的各种精彩广告下一览无遗?

因疲倦而变得被动

或许以前我真误会了国人。我们并非不想去开拓一些新的思维领域,也不是没去认真想过生命热情的问题。而是在一个如此小的空间里周而复始极力维持着这个高代价的新加坡生活式,请问还有多少人能真正腾出精力去进行不一样的感悟思考和鼓起勇气去做不一样的事?
  

出版了一本新书假如有人肯买回家翻翻阅读就已属大幸,这不只是华文低落与否问题,是花不起那个“闲情逸致”。
  

叫人担忧的事是“新加坡生活式”仿佛已逐渐成定型。它仿佛已是一种社会与人之间在某种约定俗成之下的互动循环。
  

压力大又疲倦的人需要解压,需要释放,需要娱乐,也需要轻松刺激。最好不要跟他说严肃的事,最好就是给他各方面的官感享受。吃,喝,玩,乐,是辛劳疲惫之后的减压渠道。新加坡是个长期鼓励消费的社会,“你赚,你消费,你存在”,这仿佛已经是认可生命意义最方便的普遍体会。最舒服的生活式,是别再作深入严肃探讨,糊口或娱乐都是用疲倦赚回来的,疲于奔命之后就跟着各种媒体的怂恿与广告诉求去过国际大都市的高生活。

无可奈何的精神语境

回来看到电视。原来现在的电视就是在“玩”。而且是虚张声势地“玩”,仿佛就是用“玩”来吸引人。
  
电视上看学生们“玩”华文问答,让人感到欷歔的还不是问题的浅白,而是那种满足于浅白的洋洋得意。
  
多元文化社会原本是个有利条件——假如这些多元文化都能进行深入互动并且能互相浸濡交融——但假如时势只能逼得这种多元成为一种浅层交叠,那么最终也会看似多元,却只能是一种包在现代物化之下的表层外观。
  
长期疲倦地生活在浅层人文里,或许不感压力,但生活容易流于模式化的沉闷。但要更改或撑开一个新的精神语境空间又谈何容易?一个巴掌拍不响,社会上纵然存在一些有诚意又肯努力的民间人文团体,但假如政府无法缓和及调控整体节奏,并有效提供更多能嵌入人民生活的、能触动并带动人们进入更深思考的精神语境平台,试问这些具有远见的民间团体又哪有如此巨大力量扭转整个新加坡人文的精神语境?
  
在不断疲劳适应物化的生活式之下,深层人文仍难抬起头来。

(身为新加坡人的我,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可说是感同身受。不知从外地来到新加坡工作的你们,是否也觉得这是新加坡人的生活方式呢?那天跟友人谈起,台湾的诚品书店24小时营业却还能够赚取利润,而新加坡的许多华文书店只在白天营业,却面临关闭的终极命运。新加坡人严重欠缺精神生活,只迷失在物质生活的追逐当中。哀呼。。。。。。哀呼。。。。。。)

Wednesday, May 14, 2008

他们的婚姻,女儿心中的缺憾与渴望。

今天晚上,她煮了六道丰盛的菜肴和一道汤,等着孩子回来吃饭。不过在孩子回来之前,她的先生却一直在那儿埋怨说她煮太多菜了,太浪费钱了。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他们之间产生矛盾。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怀疑他们的婚姻怎么维持到现在?是因为人的一生终究要有个伴?还是人的一生终究要成家与生儿育女。

这是他们那一代人的想法。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他们这段没有真正的感情与心灵沟通的婚姻,在他们的女儿心中留下了潜意识的阴影,使她对婚姻一点也没憧憬,造成她至今迟迟未婚。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真的比生命中其他有意义的事情更值得一个人去追寻吗?

当年因为妹妹急着结婚,做姐姐的唯有通过别人介绍,拍拖了一阵子之后就迅速结婚了。婚后他们都尽责任地去做一个好太太,好先生,先后还生了四个孩子。不过四个孩子的家庭毕竟难以维持,因此两人都把所有的时间都放在工作上。他每天早出晚归,拼命赚钱养活一家人。而她则在家里勤奋车衣,好让她有时间看顾与管教孩子。婚后的日子是拮据的,没有多余的物质享受。

不过贫困的日子并不是什么大问题,最大的问题是他们不知如何向彼此表达爱,也不知如何向儿女表达爱。女儿自懂事以来,就不记得她是否曾经被拥抱过,被赞美过,或收过任何礼物,或全家人一起开开心心出游。记忆中仅存的只是争吵、怒吼、责骂、风凉话、冷言冷语。最让女儿无法忘怀的是有一天,她拿着一把菜刀,把他赶出门外,而女儿与儿子则拼命拉着她的脚。也许心思细密的女儿只记得这一些不愉快的事吧。

母亲节那天,当女儿看到别的母女之间深厚的感情后,她泣不成声。也许她们之间的关系在女儿长大后与经济独立后已经改善了许多,但有一道坚固的心灵之墙似乎隔在她们两人之间。女儿渴望来自母亲心中真挚纯洁的爱,而母亲却因为过去的种种而更吝于付出她的爱。她们两人之间将在哪一天才能够以“爱的语言”来沟通呢?

Monday, May 05, 2008

寂寞是A 女 - 张小娴

在杭州學了一個名詞:A 女。
A 女是指那些外貌,學歷,工作和人品各方面都很不錯的單身女郎。
她們條件那麼優秀,卻一直沒有男朋友,也沒有結婚。實在太寂寞,想找個男朋友談戀愛,或者到了適婚年齡,想找個丈夫,這群 A 女往往只能屈就,找個 B 男,C 男,甚至是 D 男。
我禁不住問:
「那些 A 男呢?」
她們嘆氣說:
「A 男早就給那些 B 女和 C 女抓住不放了。」
杭州之行,我認識了兩個 A 女,兩個人都長得十分漂亮,一個可愛,一個溫柔,都有一份很不錯的工作。我起初不知道她們是 A 女,是身邊的人為了讓我知道 A 女 的情況,悄悄告訴我說:
「她就是 A 女!」
香港也有很多 A 女呢。
我們以為男人都喜歡漂亮的女孩子,男人卻說,跟一個太漂亮的女人一起,壓力太大了,他總是擔心她有太多追求者。
漂亮和條件好的女人,也根本看不起一般男人。
既為 A 女,自是只看得上 A+男或 A 男。寧願一個人終老,也不要 AB 配,更遑論 AC 配了。
緣份這東西,卻偏偏愛捉弄人。那些 A+男或 A 男雖然出現了,卻都已經是別人的。
這個世上,有些女人一直跟一個她瞧不起的男人生活,也不願意一個人。她們恐懼寂寞。
另一些女人,卻寧願一個人,也不肯要一個她打心底裡瞧不起的男人。她們知道,世上有比寂寞可怕的東西。
當我們身體裡的生物時鐘敲響了,當光陰的腳步越發匆促,青春像一個永不回頭的浪子,一去如飛,又或者,當我們擁抱長夜的孤單時,我們到底寧願做哪一種女人?


(很有趣的一篇文章。我读了后,也开始思考新加坡是不是也有很多A女。而生活在新加坡这么一个无聊、沉闷的地方,身为A女肯定是寂寞难耐的。我也曾经很有自信地认为我是A女。不过,我现在也不去思考我选择的是不是B男或C男了,只要他爱我就够了。在每一个A女的心中都有一个A男,不过如果A男爱的不是你,那也是无可奈何的。我想将这篇文章献给周围我认识的A女,并对你们说:“如果在新加坡这现实的社会找不到A或B男,那就放眼世界,放开胸怀,到外地去追寻真爱吧!因为我也曾这样想过。)

Saturday, May 03, 2008

师道与师生关系-张敬贤

早报日前报道,东部一所学校的中三学生与老师发生肢体冲突,导致老师受伤。无独有偶,2月时也有类似新闻,一名老师没收了学生的MP3播放机,学生心有不甘,以粗话辱骂老师,还将老师的手提包抢来搜找。这两位老师事后都决定报警。

两起事件到底是冰山的一角,由此折射出现今教育中师生关系已不复往昔,抑或是纯粹的孤立事件?不管是前者或后者,两则新闻都令人慨叹,在自称提供高素质 教育的学校里,师道何在?这两起师生冲突都反映了肇事学生缺乏尊师重道的观念,不管是言语或行为上的挑衅,都是无视师者威严、伤害教育工作者的恶劣行为。 师道凋零,这不能不叫人心寒。

师生冲突严重到要对薄公堂,通过法律途径,惩罚肇事者,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当师者的尊严与生命安全需要借助法律力量来维护时,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教室里所拥有的威严已经殒灭了?

两起案件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受害老师都是在维持纪律时遭学生无礼对待。上课时听MP3播放机,按校规,老师有权没收播放机;未经老师批准径自离开课 室,老师也有权阻止学生擅自离堂。所以受害老师都是尽责、具有道德勇气纠正顽劣学生错误行为的老师,但却落得在众学生面前遭肇事学生辱骂或推打、颜面尽失 的尴尬下场。这不免让其他教员产生兔死狐悲之感,打击教师的士气,极可能使同行在日后若碰到类似情况,选择明哲保身的做法,尽量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或采取息事宁人的柔性措施,以免惹祸上身。这将助长学生放任无礼的气焰,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第二,受害老师皆为华文老师。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现在的学生普遍上都轻视华文,因此不把华文老师放在眼里?华文难学,华文课沉闷,华文老师成了代罪 羔羊。现在发生了这两起师生冲突,华文老师又多了一项“罪名”——课室管理能力不到家。因为无法让华文课生动有趣,学生无心向学;因为不会处理问题学生, 所以要闹上法庭,搞得学校声誉受损。当然,笔者由衷希望这第二共同点纯属巧合。

其实,就算肇事学生最后被定罪,老师得以讨回公道,但其身心所受到的伤害是很难弥补的。我们是否应该在师道岌岌可危的当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维护日趋式微的师道?

一切教育从家庭开始,身为家长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灌输的是一种怎样的尊师重道的观念?是教导孩子要对老师有礼,虚心学习,还是鼓励孩子要维护自己的 权利,凡事都要力争到底?作为传授知识与育人之地,学校在处理问题学生方面,采取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立场?是全力支持面对问题的老师,还是以此判定老 师课室管理能力不足,进而给予负面的工作表现评估,导致老师有苦有冤也只能往肚里咽?

日前早报也报道了圣公会中学已故教师萧妙友留下要回馈学校的遗愿,他的遗孀卖店铺后捐出20万元给圣中,圣中为他设基金一事。这样的仁风义举无疑为 教育界注入一股清流,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颇受感动。报道也带出了萧老师与其学生何能恩博士的那段细水长流的师生情。何博士在萧老师的教导下,成绩优异。后 来还考获博士学位。踏入社会工作后,何博士仍铭记师恩,每年教师节都不忘邀请萧老师和师母聚餐。

以此对照最近这两起师生冲突事件,如此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感人的师生情谊,在现今社会里,是否已不复存在?师道是否已经凋零了?希望以上事件能让我们好好反省:在教育孩子方面,在教育制度方面, 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挽救师道不能单靠师者自身的努力,社会各界更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重视,才能避免它再次遭受践踏与凌辱。唯有重振师道,我们才有望看 到更良好的师生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