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

We live life only but once. So in whatever things we do, listen to god's will, follow our heart, and do not be afraid to chase our dreams..........Amen........

Saturday, May 03, 2008

师道与师生关系-张敬贤

早报日前报道,东部一所学校的中三学生与老师发生肢体冲突,导致老师受伤。无独有偶,2月时也有类似新闻,一名老师没收了学生的MP3播放机,学生心有不甘,以粗话辱骂老师,还将老师的手提包抢来搜找。这两位老师事后都决定报警。

两起事件到底是冰山的一角,由此折射出现今教育中师生关系已不复往昔,抑或是纯粹的孤立事件?不管是前者或后者,两则新闻都令人慨叹,在自称提供高素质 教育的学校里,师道何在?这两起师生冲突都反映了肇事学生缺乏尊师重道的观念,不管是言语或行为上的挑衅,都是无视师者威严、伤害教育工作者的恶劣行为。 师道凋零,这不能不叫人心寒。

师生冲突严重到要对薄公堂,通过法律途径,惩罚肇事者,还受害者一个公道。当师者的尊严与生命安全需要借助法律力量来维护时,这是否意味着老师在教室里所拥有的威严已经殒灭了?

两起案件有两个共同点。第一,受害老师都是在维持纪律时遭学生无礼对待。上课时听MP3播放机,按校规,老师有权没收播放机;未经老师批准径自离开课 室,老师也有权阻止学生擅自离堂。所以受害老师都是尽责、具有道德勇气纠正顽劣学生错误行为的老师,但却落得在众学生面前遭肇事学生辱骂或推打、颜面尽失 的尴尬下场。这不免让其他教员产生兔死狐悲之感,打击教师的士气,极可能使同行在日后若碰到类似情况,选择明哲保身的做法,尽量避免和学生发生正面冲突, 或采取息事宁人的柔性措施,以免惹祸上身。这将助长学生放任无礼的气焰,恶性循环就此开始。

第二,受害老师皆为华文老师。这究竟是巧合,还是现在的学生普遍上都轻视华文,因此不把华文老师放在眼里?华文难学,华文课沉闷,华文老师成了代罪 羔羊。现在发生了这两起师生冲突,华文老师又多了一项“罪名”——课室管理能力不到家。因为无法让华文课生动有趣,学生无心向学;因为不会处理问题学生, 所以要闹上法庭,搞得学校声誉受损。当然,笔者由衷希望这第二共同点纯属巧合。

其实,就算肇事学生最后被定罪,老师得以讨回公道,但其身心所受到的伤害是很难弥补的。我们是否应该在师道岌岌可危的当儿,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维护日趋式微的师道?

一切教育从家庭开始,身为家长的,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灌输的是一种怎样的尊师重道的观念?是教导孩子要对老师有礼,虚心学习,还是鼓励孩子要维护自己的 权利,凡事都要力争到底?作为传授知识与育人之地,学校在处理问题学生方面,采取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态度和立场?是全力支持面对问题的老师,还是以此判定老 师课室管理能力不足,进而给予负面的工作表现评估,导致老师有苦有冤也只能往肚里咽?

日前早报也报道了圣公会中学已故教师萧妙友留下要回馈学校的遗愿,他的遗孀卖店铺后捐出20万元给圣中,圣中为他设基金一事。这样的仁风义举无疑为 教育界注入一股清流,令人精神为之一振,颇受感动。报道也带出了萧老师与其学生何能恩博士的那段细水长流的师生情。何博士在萧老师的教导下,成绩优异。后 来还考获博士学位。踏入社会工作后,何博士仍铭记师恩,每年教师节都不忘邀请萧老师和师母聚餐。

以此对照最近这两起师生冲突事件,如此 良好的师生关系与感人的师生情谊,在现今社会里,是否已不复存在?师道是否已经凋零了?希望以上事件能让我们好好反省:在教育孩子方面,在教育制度方面, 究竟出现了什么问题?挽救师道不能单靠师者自身的努力,社会各界更应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与重视,才能避免它再次遭受践踏与凌辱。唯有重振师道,我们才有望看 到更良好的师生关系。

0 Comments:

Post a Comment

Subscribe to Post Comments [Atom]

<<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