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ving a meaningful and fulfilling life

We live life only but once. So in whatever things we do, listen to god's will, follow our heart, and do not be afraid to chase our dreams..........Amen........

Wednesday, January 23, 2008

历尽沧桑一语文——华文- 吴韦材

笔者由衷地希望自己不是悲观,只是想道出华文语文在我国的真正现实。不是都要想法子“挽救”它么?或许先得坦诚地承认了它的现实,还能有点对症下药的方案也说不定。

  我国华文语文,从早期社会主要语文的位置,落到今天“跌宕起伏”的波动状态,沧桑可谓历尽,而往后能否扳回些回升点数,还真难说。

   其实啼笑皆非,40年代,家长们问的是“为什么我孩子要学英语?”。50与60年代,家长开始问“我孩子怎样才能学好英语?”。就由风水如此流转,我们 也都不难理解,那是大时代带动起来的社会转变。基于我们处身环境的种种利害,利用能适应时代的工具语文来促进社会现代化,那是谁也改变不了的趋势。

  然后,我们渐渐发现我们的现代化付出了一个代价:顾此失彼。

  然后,我们的华人族群越来越觉得“某种根情感快要枯萎了和丧失了”,就振臂高呼要拯救华文华语。

  说到推广华人族群的华文华语运动,还有这近年每次的华文教改,不能不承认,多年来层出不穷的各种理由与主题,以及各种呼应不同时代需要的点子,堪称洋洋洒洒教人目不暇给,有时越看像越有道理,但深想又觉得非常虚浮。

  遗憾是,多年来推广或教改最终都难成气候,因此次数越多,其实也同时“烙”下一个社会认识:华文华语是始终推广不“起来”的。

  别来说哪些中学学生华语演讲比赛如何了得就是有了值得庆幸的成绩。也别说会念几句唐诗猜个灯谜华文就见到了曙光。大家心里都了然明白什么叫表演、立样、模范等等。而中学生,要分数要考试,真要办法语德语演讲比赛,也会有人拿冠军的。

  首先是,为什么要推广华文华语?“族群凝聚力”用过了,“根情感”用过了“保养传统”用过了,现在更多心态是投注于“它可能会是日后国际上非常重要的语文”。

诚然,这些堂皇的理由都无可厚非,但我们却处在一个很诙谐的处境里,一直在鼓励推广,却一直洋洋洒洒地向“更加英语化”走去。

  因为就算所有新加坡华人家庭都天天家里说华语,只要一出门就不再是一个相同语境的社会。苦的是学生们,究竟要怎样生活?家里一套?社会一套?搞不好回到学校还要双管齐下,要两套?而且都得拿个优?

   其实没有多少国家的人民——除了语文学家——能完全掌握好超过一种语文的。社会上用的语文一定有主有次。瑞士是个多语文国家,我那些能说法语和德语的瑞 士朋友大多数也都只能一主一次。因为语文不是背诵也不是念经,它不是死背就能活用的。语文要直接衔接到人的思维里去才能活过来,那我们要学生整天换脑袋过 活么?在家一个华文思维,购物另个思维,上课两种主宰思维?

  理智是需要的。我们究竟一直在向自己需索哪个程度的华文和华语呢?

   我以前是强硬派,在中国住久了反而清醒于其价值差异。我认为我们该记住是,当我们深思文化母源的同时,也请同时考虑时代价值与现实价值。同时,也该给自 己作为一个“新加坡人”的文化定位同样重要的考量。假如多年耿耿于怀都没结果,那是否证明某些价值其实已经搭不上了?文化定位要与自己环境的种种需要及现 实条件再来重新配合,那才是较实际方向。也或许如此,我们这里各个族群都能较理智地保留到一些母文化也同时能走出一种共同的新加坡风格来。

   一直逼上去不一定就是良策。华文语文“跌宕起伏”的命运,都叫人感到疲累了。其实中庸些而顺应而配合需要,真能做到那也已经不错。英文在世界各地现在也 都不是纯粹英文了,就连英国自己本身,英文语文也沧桑历遍,因此我们在不放弃鼓励推广华文的同时,无妨也给于适当空间,让时代来决定它的发展命运。

  一直搞不好也并非推广活动或教改的不尽力。这是大趋势。是无能为力的。

  除非它在我们社会上被选取为触目皆是的主要工具语文和沟通语文。更除非那些面试的老板都说——“中文特优的话薪水多一倍”,那样的话,不出几年华文就龙马精神了。

  醒醒,有可能么?又有此需要么?

企业化教育管理-何濛

"刚读完早报资深记者潘星华的特写“教育已是一门企业“,就传来有为数不少的教师离开那所采用先进企业管理办教育的学府,我不能没有诧异。

  那里的学生都是高才精英,聪明颖慧,学习时举一反三,教起来不那么吃力。那里所给予的薪金花红,培训机会超越其他学校。职称比人堂皇,社会地位也显得出众。按常理,它应该像强力胶般吸住人才,甚至可以促使雇员心甘情愿为它终生服务。

   我更感到惊讶和难以置信的是,当中有任教三十多年,忠心不贰,勤勤恳恳,教学成绩斐然,备受学生爱戴,非常热爱教学的老师也辞职求去。一个人会在同一处 苦干一辈子,不求擢升,任劳任怨,此地自有它值得留恋珍惜之处。一旦毅然决定走出生活数十年的地方,必有许多难言之隐,难舍之情。

  企业 管理是新世纪最先进的管理方式。这个新时代的宠儿受人推崇,广被接纳。在高论环球化经济,讲求服务、绩效、形象、科技、评估的大环境,务实社会里不论是生 产,贸易,服务,研发等各行各业都需要企业化,连文化、艺术和教育都要寻找它来包装。人人以为,用它,才是跟上潮流,与时并进;不用,是迂腐落伍。

   无容置疑,现代文明的三大支柱是科学,技术和管理。企业管理提供我们一套规则去策定目标,计划任务,运作,评估和改进,值得我们参考采用。但管理是一门 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尤其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机构,不可一味照搬,盲目跟从。否则,教育领域传承已久的理念、规则与行为等都会发生变形或扭曲。

   法国学者Christian Laval在他的“The School Is Not Enterprise”《学校并非企业》一书中指出,学校定位成企业后,学校成为一般服务代理机构,家长和学生是购买教育服务的消费者,学校要尊重客户个 别好恶,满足其需求。校长是企业总裁,绝对不是教育家,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职业经理。他会把人看成机器人,忽视了教育是一项特别需要教师和学生的事业。 过多地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会把教师视为执行命令的工具,履行总裁定下的目标,好向企业老板领功酬。教师会屈于机械程序和某些管理人的独断专横,能动性受到 挫伤。

  教育活动对象是人,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需要的是个性化和风格的多元化,切不可完全按照企业化的操作方式。学校管理中应多重视教师的人性,应多引领教师走向专业化。专业化程度高的教师队伍,会对工作投入,稳定团队。

   话说回来,学校管理是否人性化,除了归因于现行的管理制度措施外,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其个人的修养和影响还是很重要的。校长有没有崇高的教育理念,人文 思想,和深厚的教育理论修养等等,都能左右他所带领的学校管理中是否能有人性。像王永炳博士在《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一文中所点评的有教育灵魂的校长,是我 们企业化教育管理过程中要寻觅的。"

(现在的学校就是这样子,有人性的校长已经寥寥无几,很可悲。不过我相信教育这条路,我还是会走下去的,因为语言就是我的生命,为了活着,我无其他路可走。)

Monday, January 21, 2008

R的心声

今天早上,R醒过来时,气得喘不过气来,因为她刚梦见自己被小六学生气得走出课室,把他们丢下不管,但心里却担心着会发生什么对自己不利的后果。

R一直在想,自己是来学校教书的,还是忙着想出各种管制学生的方法???R深信自己是个有才华、语文水准不错、有深度的老师。可是在超过一半的学生面前,她只不过是在对牛弹琴。她觉得这条路,她走得越来越寂寞。她想:再多的金钱诱惑,也不能长久把她留在这份工作中。

R突然很想念M小学。那里的学生虽然也很难管制,程度也差,但至少学生与老师都还瞒欣赏与尊重她的。在那里,曾经有好几个家长投选她为模范华文老师,曾经有家长为她烹煮丰盛的午餐,也曾经有家长每年都问她是否还会教她的孩子。不过来到了C小学才短短三年,就被一个父亲在电话中辱骂,也被一个母亲当面责骂。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这样的心情,有谁能够体会?

R决定继续相信自己的能力,所以她不要再做任何事向任何人证明些什么。这里缺少的就是伯乐,所以她也已经决定到一个新的环境,寻找另一片海阔天空。希望神能够带领她到一个适合她的新环境。

Thursday, January 17, 2008

想起

"我拥有不多,唯独回忆不少。
  
假如以前的回忆真能再次重复当时我深刻的苦与乐,
那么我的回忆仍是值得的。
  
人的生命也许就常常需要这种自我前瞻,
看看现在的自己,看看以前的自己,
不停反复这样练习刺激自己,
才有兴趣在每个明天精神饱满地醒过来。"

http://blog.sina.com.cn/wuweicai

我还能要求什么?

今天读了吴韦财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wuweicai,看到了以下这句话,正好说出我步入三十二岁的心态:

"人人都说人生要有要求,我的要求又是什么呢?岁月流水,绚灿的或是平淡的,有天也终究水过无痕。因此不必伤怀。因此不必窃喜。因此不必苛刻。也因此不必再介怀。"

是的,我现在对于人生好像也没什么要求了?所以请不要跟我谈追求卓越表现(PURSUIT FOR EXCELLENCE)的目标,请不要逼我做我不想做的事。你们不要以为悬着一根萝卜,就能引诱驴子走向你们要他去的终点。子非驴子,怎么知道驴子要的是什么呢?

I AM I, so let me retain my own uniqueness. I really hate all those scrutinizing, those mistrust, those asking why this & that. I am a professional, ok, so I have every reason to do the things that I do, &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at I already have 8 years experience of doing what I'm doing & I surely won't make any mistakes to lose this job that uses only glittering cash to retain us in this job.

Tuesday, January 15, 2008

试着了解

今天突然想到了这段歌词:

“最近常无言相对 彼此安静电话两边
思绪飞啊飞啊飞到从前 你我初识热络季节
常聊啊聊啊聊到深夜 怎麽说也不觉累

是不是每个爱情都会走到很难交流的局面
別人又是如何如何面对 力不从心这种感觉
我不愿自言自语自怜 给自己理由后悔”

是的,我不会给自己理由后悔,
虽然岁月是无情的,而缘分是神安排的。
两个人在一起的意义是什么呢?
婚姻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当我们走到了这个地步,
当我们还是无法和神建立三角关系的时候,
我唯有自己继续往前奔跑,
只是我不知道我们会不会背对着彼此向前跑,
跑向再也无法投入彼此怀抱的方向。
这就是神给我的考验吗?

我真的很想放弃这场“赛跑”,
做个平凡的基督徒。
如果我为祢牺牲了这么多,奉献了这么多,
祢会在我35岁之前,使我找到我灵魂的伴侣,
使我的心安定下来吗?

如果他是我的灵魂伴侣,
就求祢改变他的心吧,求祢给他聪明的头脑,
健康的体魄,也求祢使他变得比我强。
如果他不是我的灵魂伴侣,
那就求祢为我们两人开启奔向另一人的道路,
使我们的心在离开时不受伤害,
并奔向幸福的道路。

Sunday, January 06, 2008

新年到底有什么意思?(What's the meaning of a new year?)

“时间无涯,没有所谓的分界,即使新的一个月或一年开始了,自然界不会发出一声雷霆巨响或是号角,喧嚣迎接它们的到来。即使是新的世纪降临,也只是我们这些凡人在猛敲钟,乱开枪一通。”

"Time has no divisions to mark its passage, there is never a thunder-storm or blare of trumpets to announce the beginning of a new month or year. Even when a new century begins, it is only we mortals who ring bells and fire off pistols."- Thomas Mann, German author, 1929 Nobel Prize laureate.

Tuesday, January 01, 2008

喧哗过后的寂寞,欢庆过后的彷徨

今天(2008年的第一天)是舒服、悠闲的一天。今天的天气很好,气温大概25度。徐徐凉风吹进了C的房间里,使我能够在凉爽的天气中观看《一公升眼泪》这部悲惨的日剧。不过在这新的一年里的第一天,我的心情是非常复杂的。有那么几瞬间,我甚至感到非常害怕,因为我又要面对漫长的新的一年,而生命又要在忙忙碌碌与追逐中静悄悄地从指缝中流逝。

昨晚的倒数活动是令人感到非常欢乐与难忘的。新的一年就在兄弟姐妹的陪伴中,在PUNGGOL PARK的湖畔,在灿烂璀璨的烟火中,在欢乐的笑声中,迫不及待地到来了。耳边响起了“新年快乐”、“新年快乐”的贺词。新的一年一定会令人快乐吗??我心中充满了疑问???突然之间,我体会到了寂寞的感觉,虽然身边围绕了很多朋友与C。我独自一人坐在湖畔,望着随风掀起涟漪的湖水,不自觉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这就是喧哗过后的寂寞,欢庆过后的彷徨。在这新的一年里,我的确感到非常彷徨。步入教书生涯的第九年,我不知何去何从,也不知我心中是否还有残留的热忱。对于新的奖励制度,我一点都不感到开心,因我知道能够推动我的不是“钱”。我觉得我只会越来越讨厌这个充满竞争、用“钱”来“引诱”你的制度。我们所做的一切,真的能够以表现来衡量与给予肯定吗?这是一份良心的工作啊!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与关系,如何向局外人道之呢?我应该随波逐流,改变自己来适应这个环境,还是坚持己见,保留住原来的“我”呢?

在这新的一年里,我应该做出更多牺牲来换取更多的金钱吗?????